「只守不攻」的国民劣根性:被软弱打败的台湾

2018-02-09 00:00
「只守不攻」的国民劣根性:被软弱打败的台湾

台湾人替敌国提出的「一带一路」想了十万个「为什么」,却懒得去问自己一句「我们到底能做什么」。「一带一路」对台湾没太多有意义的影响,却占用台湾社会菁英的脑容量长达5年,这难道不是北京的莫大胜利吗?


或许是台湾近30年来的教育环境、政治体制与社会氛围所致,许多台湾人的血液里被后天性地强灌了一种「懦夫基因」:怕惹是生非、喜欢贪小便宜,同时又老爱责怪他人。

整个社会无论公家机关、学校还是企业,都垄罩在一种巨大到令人窒息的官僚文化下。偏偏于此同时,台湾又存在着「闹事心态」、「嘲讽心态」极端强盛的媒体文化与酸民文化。两者相加,就形成了「什么都怕」、「什么都不敢冒险」、「什么都不敢承担」的悲哀国民性格。连路边有人出车祸都不一定敢伸手搭救,就怕被反咬一口。


图片来源:udn

想要守成、只顾好自己,赚点安安稳稳的小钱,在舒适圈里享受着「小确幸」,但这样的保守人格却导致台湾人连自己都顾不好,只能坐看自己所有的事物逐渐被他人夺走,终致一无所有。

这样的性格已经让台湾人在许多层面得到恶果。商人只敢踏足会说中文的地区,即便去到越南投资,也成天窝在台湾人社区里;当中国不再是劳资低廉的淘金天堂时,台湾人回过头来,才发现自己背后的整片东南亚市场都已经被韩国人、中国人抢得先机。

演艺产业也是这样。长年向中国输出影剧文化与流行音乐的台湾,几十年来没有创新与进步。因为怕赔钱,所以始终维持着小成本、小制作,不敢对创意与人才砸重本。当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自己有本钱发展自己的影视娱乐时,台湾综艺山穷水尽,中国对台湾「逆输出」流行产业的一天终于到来了。于此同时,小小的韩国早已把自己的流行产业推向全世界。


图片来源:新华网

偏偏我们又特别怕事,所以总喜欢把任何一点外在威胁给夸大。即使是一点点的风吹草动,我们也喜欢用史诗等级的手法把它描绘成一场灾难。我们每天都「差点被国际孤立」,每天都「差点与世界脱节」。最恐怖的事情,莫过于把一个无能的人丢进一个想像出来的绝望深渊。

如果遇到外敌,这样的国民性格无疑会成为敌人手中掌握的一个巨大把柄──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最庞大的敌人:中国。

中国政府在2013年提出了「一带一路」的构想。接下来几年内,台湾无论公家机关、新闻报导、学术研究,一大群人都把心思花在钻研这个所谓的「一带一路」计划:中国到底抱着怎样的企图?准备要做哪些事情?已经做了哪些事情?可能带来怎样的效果?能不能借此逐步掌握全球?

去年一带一路峰会在北京召开,国内还有人指责不关心一带一路的人「目光短浅」、「井底之蛙」、「没有国际观」,仿佛一带一路就是习近平颁布给全世界的圣旨,不去看它就等于与世界脱节。



图片来源:中时

荒谬的是,台湾人替敌国提出的「一带一路」想了十万个「为什么」,却懒得去问自己一句「我们到底能做什么」。我们的社会鼓励后生晚辈无止尽地去了解敌人的一举一动,却不准他们鼓起勇气提出一点对策;他们一旦开始试着这么做,我们就会攻击他「草螟仔弄鸡公」、「不自量力」。

不管「一带一路」达到了什么样的经济效益,中国的目标已经在台湾身上达成了:中国希望你照着他给定的命题去思考,他们不希望你跳脱他们的逻辑去行动。「一带一路」对台湾没太多有意义的影响,却占用台湾社会菁英的脑容量长达5年,这难道不是北京的莫大胜利吗?

不会想办法解决困境,只会盲从与人云亦云。不鼓励进取与冒险,只喜欢倚老卖老与泼冷水。台湾真正倒下的那天,整个社会氛围与教育体制,都是同罪。

※本文于2018年初发表于台海之鹰

精选文章
© 2018 用户条款 关于我们 隐私权声明 关于我们